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是债务转移行为?是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杨再明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00:56:36  浏览:998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是债务转移行为?是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还是无效民事行为?

杨再明
案情:
原告曾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曾为村委会垫付资金6452.5元,村委会承诺对所垫付资金给付利息。原告卸任后,村委会欠其的垫付款及利息未归还,原告存放的村委会公章(该公章于1999年6月登报声明作废)也未向后任移交。1999年10月23日,驻村工作人员,村委会会计和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被告一同去向原告要公章,原告要求村里解决欠其垫资款问题,并提出不让村委打条,要求以个人名义给其出具欠条。经当时在场的会计核实后,被告以个人名义给原告出具了欠到原告现金6452.5元加利息1775.2元共8227.70元的欠条。在欠条内约定了还款时间,并且被告同意事后到会计处办理帐目手续。此后原告将公章交给了在场工作组成员,当时,该村无村委会主任,由党支部书记主持村委会工作。由于被告未按欠条上约定的时间还款,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
评析:
该案在审理过程中,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该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理由是:原告为村委会垫付资金,村委会承诺为垫付款计算利息,原告与村委会之间事实上形成了借款合同关系,被告与驻村工作组,村委会会计一同去向原告要公章时,经原告要求,被告将村委会所欠原告的垫付款及利息,以个人名义给原告出具欠条,并同意事后到村委会会计处办理帐目手续,应视为原告、村委会、被告三方同意,将原告与村委会之间借款合同中的合同债务转移给被告,也就是说三方同意由被告取代村委会的合同地位而成为合同当事人,承担合同义务。这种债务转移行为不违背有关法律有关规定,为有权民事法律行为,应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第二种意见认为:该行为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理由是:被告在与驻村工作组、村委会会计去问原告要公章时,以个人名义给原告出具欠条,并同意事后到村委会会计处办理帐目手续,应认为三方均同意债务转移,该债务转移协议成立。但该协议是在原告不交出公章的行为要挟下,身为村里主要负责人的被告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同意达成协议,对被告是一种协迫行为,为此该行为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被告可在法律规定的除斥期间内行使权利。逾期未行使权利的;该权利消灭。第三种意见认为:该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理由是:原告以村委会欠其垫资款为理由不交公章,影响村里工作,侵犯公共利益,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有明显的主观恶意。被告为了稳定村里的工作,完成要回公章的工作任务,给原告出具欠条,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属职务行为。被告出具欠条的行为不是在双方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对等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况且原告也无权强制性地选择他人代替村委会偿还债务,该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自愿公平原则,因此该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应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
1、该债务转移行为不违背法律规定。合同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第八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经对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上述规定,在法律上肯定了债务转移,合同转让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围,除受管理性和禁止性条款的限制外,可以由当事人自由协商。在该案中,虽是由作为债权人的原告首先提出债务转移,但其余两方(被告以个人名义出具欠条,又主持村委会工作代表村委会)均表示同意,该债务转移协议符合“要约——承诺”的合同订阅规则,且不侵害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应肯定其效力。
2、原告不交公章的行为对被告构不成胁迫。
胁迫是一方以即将发生的物质性强制或精神性强制对另一方进行要挟的行为。在该案中,原告不交公章的行为客观上是影响村委会工作。原告以交出公章为条件,要求解决垫资款问题,其中存在有要挟的成份,但要挟的对象应该是村委会或是被告的职务职责,对被告的个人权利构不成威胁。原告不交出公章、村委会及上级部门可以用行政手段或纪律手段予以解决,与被告处分个人权利,以个人名义给原告出具欠条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3、该债务转移行为不违背民事法律中的自愿公平原则,从被告用个人名义给原告出具了欠条。并同意事后到村委会会计处办理帐目手续的事实来看,应判断被告同意自己承担债务是其真实意思表示,因为从客观上讲被告同意自己承担债务是其真实意思表示,因为从客观上讲被告当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并主持村委会工作,自己以后实现权利具备一守的有利条件。从案件事实上看被告没有证据证明出具欠条的行为不是其真实意思表示。所以不能因为原告有未交出公章的行为在前而断定被告给原告出具欠款条据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从而否定当事人的行为。如果被告事后反悔,可以与原告协商变更或解除,况且被告向原告履行义务后,还可以按协议向村委会主张权利。所以该债务转移行为不违反民事法律中自愿公平原则,相反被告拒绝履行义务,则违反了民事法律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判决被告所出具的欠款条据履行义务。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工作条例

江苏省苏州市人大常委会


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工作条例

(2001年2月25日苏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制定

2001年4月13日 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了规范代表议案提出和处理的程序,做好代 表议案工作,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 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市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市人民代表大会代 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大会提出议案。 
代表议案应当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决定的议案截止时间之前提出。
代表在提议案前,应当进行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

第三条代表议案的内容,应当属于市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 围内的下列事项:(一)制定或者修订地方性法规;
(二)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三)讨论和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环境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重大事项 ;
(四)市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其他事项。


第四条代表议案应当一事一案,写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及解决问题的方案,签署领衔代表和联名代表姓名,并用会议秘书处统一印制的议案用纸书 写。
提出制定或者修订地方性法规的议案,应当有法规或者法规修正案草案及其说明。

第五条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设立议案审查委员会。议案审查委员会 在主席团领导下进行工作。
议案审查委员会由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一至三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其人选由市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代表中提名,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预备会议通过。

第六条对代表提出的议案,先由议案审查委员 会向主席团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议案审查委员会对代表议案可以提出以下处理建议:
(一)列入本次会议议程;
(二)交由常务委员会在大会会议闭会后审议决定;
(三)作为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
议案审查委员会审查代表议案时,应当召开全体会议审查。代表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须经 议案审查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七条代表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由主席团进行审议。经 主席团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的代表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应当印发给大会会议。
对决定列入大会会议议程的代表议案,主席团应当同时提出议案决议或者决定的草案,提请 大会各代表团审议。

第八条列入大会会议议程的代表议案,经各代表团审议后 ,由主席团决定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通过相应的决议或者决定。
经各代表团审议,认为列入大会会议议程的代表议案需要再作进一步调查研究的,由主席团 提出,经大会全体会议同意,可以交由常务委员会在大会会议闭会后审议决定。
代表议案在交付全体会议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经主席团同意,对该项议案的审议即 行终止。

第九条交由常务委员会在大会会议闭会后审议的代表议 案,由常务委员会 主任会议先交有关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审议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研究,有关的 专门委员会或者工作机构应当在大会会议闭会后两个月内提出审议结果或者处理意见的报告 ,再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并通过相应的决议或者决定。
常务委员会在审议代表议案审议结果或者处理意见的报告时,应当邀请该议案领衔代表列席 会议。
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的代表议案审议结果或者处理意见的报告以及相应的决议或者决定,应 当印发给下次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第十条代表议案作为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 理的,依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处理办法办理。

第十一条经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关于代表议案 的决议或者决定,有关机关应当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并自交办之日起的六个月内向 常务委员会报告实施情况。
对代表议案决议或者决定当年不能实施完成的,有关机关在实施完成之前,应当每年向常务 委员会报告实施情况。
代表议案决议或者决定实施情况的报告,应当印发给下次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第十二条常务委员会对实施代表议案决议或者决 定的情况应当进行督促、检查。
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有关机关实施代表议案决议或者决定的情况, 可以进行视察或者检查,也可以依法提出询问或者质询。

第十三条实施机关对代表议案决议或者决定拒不实施的,无正当理 由推诿拖 延实施的,或者对实施情况不如实报告的,常务委员会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建议有 关机关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或者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有权机关可以依法罢免或者撤 销其职务。

第十四条本市各县级市、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议案工作 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十五条本条例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关于在一审判决后的上诉期限内原审法院能否采取诉讼保全措施的批复

最高法


关于在一审判决后的上诉期限内原审法院能否采取诉讼保全措施的批复
最高法


批复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87)青法经字第74号《关于在一审判决后的上诉期限内原审法院能否采取诉讼保全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第一审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对于可能因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在宣告判决前及时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在宣告判决后或者判决书送达后的上诉期限内,发现当事人有转移、隐匿、出卖或毁损财产等情况,认为需要及时采取
诉讼保全措施的,无论当事人是否提出上诉,第一审人民法院应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但对上诉的案件,第一审法院在上诉期限内所制作的诉讼保全措施的裁定书,应及时报送上诉审法院备案。
此复
1988年1月13日



1988年1月13日